小飞飞 发表于 2020-7-5 18:55:00

阅后即焚 RISC-V汹涌 | Why Arm Kills

2004 ~ 2007 年 英特尔与 Linux 多次以谏言之名 行打压对手之实
这是 PC 与服务器领域王者对决的一地鸡毛
2018 年 移动设备头把交椅 Arm 如法炮制 官网发布专题页面(RISC-V: Understand the Facts)
从生态、成本、碎片化、安全性等维度 公开质疑 RISC-V 随后关闭该页面
抹去归档工具 WayBackMachine 中的记录 互联网拥有记忆 Arm 冲动的举动被记录
https://upload.semidata.info/new.eefocus.com/article/image/2019/10/26/5db3c4ed00bde-thumb.jpg
​或反驳,或赞成,与非网友们纷纷给出各自观点
Round 1:关于成本
Arm 官方表示,指令集架构(Instrument Set Architecture, ISA)是 RISC 架构芯片基础,而相较芯片从研发到落地全程的费用,指令集架构授权费用,只是其中很小部分。RISC-V 架构无授权费用,但其也没有可靠的对接流程。
https://upload.semidata.info/new.eefocus.com/article/image/2019/10/26/5db3c5216d554-thumb.pngRISC-V 架构芯片模型 图源 | Flicker与非网友@song:
中美贸易战开打,加征关税等不稳定因素作用下,如果免去底层指令集授权的费用,之于芯片设计厂商,甚至产业链最末端的终端用户,也是利好。因此,Arm 文中提到 ISA 仅占极小部分的论点并不成立。
Round 2:关于生态系统与碎片化
Arm 的观点是,芯片厂商需要包含软件、服务与设计支撑等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,从而保证市场优势与产品质量。相反,RISC-V 目前还无法为成员提供成熟的生态优势与服务。
此外,IP 供应商均可在 RISC-V 平台上添加新的组件与模块,虽然有利于定制化发展,但同时也加速平台碎片化。
与非网友@hongwei:
还需继续完善的 RISC-V 生态系统,的确造成了在芯片设计过程中,标准化落地不足的情况。比如:各厂商依据不同的定制需求,需对 RISC-V 官方编辑器进行相应修改,开发环境多数通过 Eclipse 修改而来,采用 OpenOCD 与标准 JTAG,不如 Arm 生态成熟。另外,调试设备方面,与存在相应不稳定等问题。
https://upload.semidata.info/new.eefocus.com/article/image/2019/10/26/5db3c5852c494-thumb.jpg
RISC-V 生态系统一览 图源 | RISC-V Foundation
另外,对于碎片化的质疑,与非网友@雷明 认为,只要基于 RISC-V 官方指令集的方案就不能称为碎片化。虽然目前该平台的确还没出现通用并量场的芯片产品,但垂直领域已经出现相当规模量场的产品。
比如:专注无线互联 SoC 系统芯片设计与销售的厂商——中科蓝讯,已量产 TWS 真无线蓝牙耳机芯片,采用的方案便是 RISC-V + DSP(Digital Signal Processor)扩展。
Round 3:关于安全
Arm 官方认为,稳固可靠的芯片安全系统是厂商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,必须把关的防线。RISC-V 平台相对年轻,还未从行业专家与合作伙伴的常年审查中,获得安全方面足够的经验。与非网友@杭峰:
Arm 架构芯片存在 Spectre and Meltdown 漏洞的问题一直未被解决,又有什么资格来指责或质疑 RISC-V 呢?(注:Spectre 和 Meltdown 是基于芯片设计端的漏洞,黑客可利用其绕开设备的安全系统保护,以从存储中盗取信息与数据,目前来自 AMD、Intel 与 Arm 架构的芯片均发现存在该漏洞。)

Round 4:关于设计保障
Arm 官方的观点是,芯片设计与许可的环节往往占设计时长的 75%,而 RISC-V 平台厂商修改与自定义指令集,意味着更多的验证时间消耗,从而增加成本。
与非网友@teiheng 表示,厂商使用 RISC-V 平台,进行定制化需求方面的开发,虽然时间可能花费更多,但是不需要在 Arm 生态中时,被要求公开变化与修改细节,也规避了被竞争对手获取技术机密的风险。
一针见血,结束对话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阅后即焚 RISC-V汹涌 | Why Arm Kills